日前,江汉大学与武汉经开科创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微藻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中试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该校胡长峰教授团队入驻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携手经开创服打造合成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助推车谷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2月,江汉大学成为武汉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唯一省属本科高校,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系列政策,落实“科研人员最高占比99%”的收益分配机制,破解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快”等痛点、难点问题。
很快,江汉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现“破冰”。
2024年4月,江汉大学与该校胡长峰教授团队签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协议,将“一种纤毛组装调控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获取方法和应用及其技术体系、藻种(包括水蛭素重组蛋白藻种)”的研究成果所有权赋予其实施转化,团队申请赋权比例85%。
据悉,该项研究是以微藻(莱茵衣藻)为合成生物学底盘,进行微藻重组蛋白、次生代谢物的技术研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果以1200万元转让给北京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下江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单项交易额的历史新高。胡长峰教授及其团队获得转让实际到账收益的85%作为现金奖励,并将其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纳入科研工作量认定、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首单赋权协议的签订,激发了江汉大学科研人员主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江汉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何芳介绍,2024年,该校27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赋权和转化,转化合同数同比增长130%。2025年,该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项目继续大幅增长。今年1-8月,该校已公示了28项赋权转让职务科技成果。改革以来,该校还成功备案了2个武汉市中试平台、1个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组织科技成果推介活动13场。
武汉经开区一直着力推动区内高校院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从而加快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就地转化。今年,武汉经开区协助江汉大学成功获批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生命健康-医工交叉领域)和成功备案武汉市高比能电池燃爆防控材料中试平台。目前,武汉经开区拥有3家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30家市级中试平台、占全市1/7。
采写:通讯员马艰艰 祝娜
编辑:杨雪萍 缑曼
审核:张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