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荆楚好老师|武汉有个永远在奔跑的“陀螺老师”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黄佳琦 见习记者 刘雨桐

摄影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周孝奇

“同学们,古人为什么喜欢春天去放风筝?风筝飘动的方向,和我们奔跑的方向会一致么?”5月31日下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三(7)班的地理课上,查旺玉老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讲述《大气的水平运动》的知识点。

查旺玉是该校高三(7)班的班主任,同时教两个班的地理,还兼任学校党办主任。他用“生活地理教学法”,把知识落实到课堂中;坚持每天和学生交心谈心,及时疏导学生的备考压力;为了更好地冲刺高考,他甚至把家搬到学校;因为永远在忙碌,被学生亲切地称作“陀螺老师”。

▲查旺玉

他的课总在下午第一节

石艳霞是该校高三(6)班的班主任。她介绍,每学期开学,学校排好课表后,查旺玉会主动找到上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和对方更换上课的时间,“学生们在这个时间段内容易犯困。但查老师的地理课慷慨激昂,大家学起来精神抖擞。”

▲查旺玉和学生

学生王向宇补充说,查老师是公认的“段子手”,“他很风趣幽默,课堂上是不可能有人打瞌睡的。讲全球气候变化时,他会提到杨贵妃的荔枝;讲四川地区气候特点时,‘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唯美爱情也是素材……” 

查旺玉认为,地理是一门包容万象的学科,任何自然现象,都有着自然规律。“情景化教学”是自然与地理课堂之间联结的纽带,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地理自然规律的过程。例如,当学生为岩层的斜切走向感到疑惑时,他就自制了一个多层的地质模型,模拟题目中的方式切割模型,让大家仔细观摩。

“由于兰屿岛常年有大风,他们的传统住所只有屋顶露出地面,不仅可以有效地躲避风灾,还冬暖夏凉,十分舒适。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查老师还演起了情景剧。”高三(7)班的学生段东歌说,老师为了表演居民害怕大风的场景,在讲台上依靠着椅子瑟瑟发抖;为了展现居民怕热,用手不停地抹汗。这种戏剧性的表演,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

在查旺玉的课堂上,学生们很少低头记笔记,他会发散性地提出很多问题。“教学不是让学生背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充分思考,帮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他说。

“高三年级13个教学班中,有5个班的学生的选科为地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丁振卫介绍,学生刚进高中时,尚未形成对地理的认知,该学科基础底子薄。到选科时,能有这么多学生选择地理,与查老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密不可分。他用实地探访、资料图片、古代诗词等形式,让同学们领略地理的魅力。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们乐学、愿学,还学得好。有名叫刘子赫的学生,自从高一听过查老师的一节地理课后,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选科时要选择地理。

在心灵氧吧“托住孩子”

▲查旺玉给学生做心理辅导

“做精师容易,做人师难。”该校副校长龚明成介绍,除了课讲得好,查旺玉还特别有爱心,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义务担任了学校“心灵氧吧”的辅导老师。

查旺玉说,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他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天,他都会和一名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减压。

高三(6)班的学生孙煜翔,在接受采访前的两周,感到备考压力很大。査老师发现后,便在晚自习后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两人一起聊了一个多小时。“高考拼的就是状态,我十分认同査老师这句话。”孙煜翔说,他和査老师聊完之后,心里轻松了很多,备考也更有动力。

另一名学生高洋(化名),初中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进入高中后,却因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出现了厌学情绪,频频请假。查旺玉详细了解情况后,判断她可能是出现了“考试综合症”。

为了增强高洋的信心,查旺玉联合其他的学科老师,一起给她的模拟考试“放水”。各科老师在阅卷时,都在原有基础上故意给她多打几分。当高洋发现自己的成绩一下子增长了好几十分,突然有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查旺玉还每天和高洋沟通谈心,鼓励她继续努力,解开她的心结。进入高二年级后,高洋再也不请假了,学习和生活都逐渐走上正轨,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让自己和家人都满意的成绩。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查旺玉说,作为老师,他必须“托住孩子”,不能让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

在家长眼里,查旺玉不仅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还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查旺玉就会给家长布置一份作业——让他们从家长的角度描绘孩子的成长经历;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让他们从孩子视角描述父母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环境。通过这两份特殊的作业,查旺玉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教育经历、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缺点短板……

同事石艳霞说,虽然查旺玉不是高三(6)班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十分主动,他不仅经常和班级的家长沟通,还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动。“和査老师搭班我感到很幸福。”石艳霞说。

永远在奔跑的“陀螺老师”

学生们给查旺玉起了个外号,叫“陀螺老师”,因为他呈现出的是一个“永远在奔跑”的形象。

“他不是在跑去教室的路上,就是在疾步前往办公室的路上。”王向宇说,如果要跟上查老师的步伐,那必须跑起来。査老师规定,上他的课,学生要比他先进教室。

查旺玉笑着说,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不得不奔跑。“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办公室,上午搞教学,下午搞行政,晚上搞作业,半夜搞教研。学生下完晚自习,我有时还会陪着暂时落后的学生,继续学英语。”他说,虽然忙碌,但乐在其中。

曾经有位家长,想在秋冬季节时让孩子带姜枣茶到学校里喝,但是孩子不喜欢。查旺玉得知姜枣茶的确有驱寒补暖的功效后,干脆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喝。那年冬天,每天早晨学生还没到校,他就已经在办公室煮好了茶水。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在一杯热乎的姜枣茶中,来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查旺玉给学生讲解习题

“你们毕业后会远走高飞,而我也不会原路返回。”查旺玉说,教学相长,每带一届学生,他也在不断地反思和成长。作为教师,等到带下一轮学生时,他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备战高考把家搬到学校

查旺玉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临近高考,他深感时间紧迫,为了专心冲刺,和妻子商量后,他把家搬到了学校。“一家五口人在学校的一间宿舍里住着,这样能节省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查旺玉解释道。

“每天中午学生在教室里午休时,我在教室里研究试题。”查旺玉说,他每天早上六点四十到班,中午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晚自习前督促学生进行黄昏诵读,下晚自习后还会给学生谈话,接着才能开始自己的教研工作。

查旺玉在手机里下载了一款美食软件,他常常跟着菜谱给孩子花式做早餐,一年下来,包子、馄饨、抄手、刀削面、汤面,都不在话下。“查老师为了不让孩子在外面吃早餐,坚持早起给孩子做早餐,这种生活方式很正能量,对我们学生也是正面榜样。”段东歌说。

同事刘琪介绍,查旺玉的三个孩子放学后回到经开一中的校园里,自己在食堂吃饭,自觉写作业,与他平时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刘琪表示,她身边的“老大哥”不仅是工作中的榜样,也是家庭教育的榜样,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得益于査老师的言传身教。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缑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